时光飞逝,回顾即将过去的 2019 年,对我的生活影响最大的无疑是 iPad 2018 和 MacBook Air。
回归正题,写这篇文章的原因,可能是想盘点一下这一年以来的一些变化,对于已经跨过了一个重要的人生节点的我而言,我开始思考我的未来,以及当下。
这一年,我买了什么?
以下这 9 样数码产品,代表了我所走过的 2019
- 2018.11:iPad 2018 & Apple Pencil
- 2019.03:蜗牛星际
- 2019.05:MacBook Air 2015
- 2019.06:Fuji Xerox Phaser 3020、天猫精灵 方糖 R
- 2019.08:iPhone 8
- 2019.10:BenQ ScreenBar Plus、Dell P2418D
为什么会购买这些数码产品?
购买的理由,更多地是出于「我需要」。无论是「无纸化学习」的探索、还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购入它们是为了提高我的生活质量。
硬件
苹果全家桶:iPhone & iPad & MacBook Air
Apple 全家福
完全融入苹果生态后,我体验到了一种独特的便利与快乐,所有设备各司其职,它们渗透到我生活的绝大部分,变成一种生活方式。绝佳的用户体验、独特的品牌设计,虽然没有无限提升我的创造力和想象力,But I enjoy it!
早上起来被 iPhone 的闹铃叫醒,带上 iPad & Pencil 去上课,用手机拍下投影上的课件后通过 AirDrop 发到 iPad 放入笔记中。iPad 和 iPhone 上看到一篇好文、没写完的文章,MacBook 通过 HandOff 功能可以无缝打开,无需通过微信文件传输助手来发送到电脑端。晚上睡觉前,“Hey Siri,晚安”。
iCloud 同步也让各种资料的传送更加无感,想在电脑找一张去年的旅游照、备忘录还是其它杂七杂八的资料,iCloud 都能让你随处取用,在需要它们时也不再手忙脚乱。身边的 iPhone、iPad、MacBook 这些硬件设备都围绕着 iCloud 展开,让用户获得一种船新的体验,或者说是将用户控制在苹果的生态圈内。
吹爆 Apple!(此处不接受任何反驳)
蜗牛星际
一直想要一台群晖 NAS,无奈它的价格不是我等学生党可以攀得起的 XD。直到 3 月份蜗牛星际的登场,三百块一台准 NAS 可以说是非常的诱人。
买机箱送 NAS (迫真。
张大妈上的各路大神也将这台矿难机器玩出了各种花样 —— 破解双口限制、黑群晖、软路由、喷漆美化 Bla Bla Bla 之类的。除了硬盘自身问题,我这台蜗牛星际还是挺稳的,目前来说硬件上尚未翻车。
系统上我没有选择黑群晖,避免了后期可能会出现的硬盘问题,OpenMediaVault 系统和 Docker 的加持让这台 NAS 具有了更多的新玩法。
这台 NAS 极大地改善了我日常生活与工作的体验,成为了我的数据中心。虽然搭建 NAS 的成本也不算低,但想想它能够承载私有云与个人数据中心的功能,还有无限的可玩性,工作效率与生活舒适度直线上升,也不失为一笔好的投资。
软件
知识管理:MarginNote 3
在今年入手的 APP 中,最值得称赞的就是 MarginNote 3了,相对于 MN 2,我更加喜欢 MN3 的操作、UI。
MarginNote 3 学习模式
MarginNote 2 Pro 学习模式
新的文档标注方式和对 Apple Pencil 书写体验的升级使我在课堂中做笔记的速度不会太远离老师讲课的进度。在学习模式中,当用户添加新的摘录时,该摘录会根据全文结构添加到思维导图中对应的位置,在选择上一摘录时,可以选择另外的摘录作为上一摘录的标题、正文或者是评论。在 MN3 的思维导图模式中,支持从屏幕左侧拉出正文,无需像 MN2 中频繁在正文和导图中切换。
虽然在 MN 2 中,也有脑图的功能,但是如果需要在一个知识点下添加数个小点,只能通过新增子节点或手动输入节点的内容;此外也没有 MN3 中一半导图与一半正文的分屏模式。
除了文本摘录,MN3 中继承了 MN2 的复习功能。在复习的时候,原先的学习摘录可以转换为复习卡片,方便知识点的记忆与背诵。
经历了考试周,MarginNote 给我的感受就是,太香了。书上的笔记不需要再次手动整理,一键导出,科学地偷偷懒还是可以滴。
知识存储:印象笔记
另一款 APP —— 印象笔记。为什么选择它?我也不好说,可能是它比较简洁。刚开始使用时只是将这只小象当作各种知识的杂货铺,后来也误打误撞成为了 19 年的印象笔记大使,学习到印象笔记的更多的玩法 —— 个人成长与生活记录、知识管理库等等。
虽然印象笔记在本土化后推出了很多新的功能 —— OCR 识别、清单、素材库等等,但于我而言,当下它最主要的功能仍然是知识整理。至于其它功能,还是交给在那方面比它更优秀的 APP。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有各种各样的碎片化的知识涌入,散落在微信、微博等各种网站、各种 APP 里。面临数量庞大、分类繁杂的信息,只有系统地保存和管理信息,才能够在搜寻时更加从容。印象笔记基本满足了我所有的知识管理的需求 —— 随时能用、随时能存、随时能找。
在信息收集完成后,需要按照一定的结构、一定的逻辑进行进行分类,保证它们的存放位置是合理的,以便能够在需要时快速翻阅。以我为例,我首先建立数个笔记本组,对笔记进行一个大的分类,比如学科知识、教程、文章收藏、随手记,随后会根据笔记的内容填入对应、统一的标签,实现笔记的二次分类。配合上搜索语法,我便能在需要某条笔记时快速找到它。
尾言
这一年因为各种缘由购入了许多新物件,不过也算是物有所值。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我会购入自己需要的、心仪的物件,虽然一直在吃土 XD。如何将钱花在刀刃上、如何将这一物件转换为生产力,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在提高学习、工作效率的同时能够享受生活,而非成为非理性消费与消费主义的俘虏。